Game

該買 PS4 還是 Switch?從「想玩什麼」開始思考吧!

「我到底該買 Switch 還是 PS4?」,大概是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關係,更多人下了班就躲在家裡,最近我常常被問到這問題,也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很多人想進入遊戲的世界,但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希望用這篇文章讓你找到一點方向!

這篇文章主要寫給對現在的電玩領域幾乎沒概念,或著上一次認真玩遊戲已經是 Gameboy 時代,現在又想回到這個世界的人。

前面我會粗略說一下兩個平台的風格迥異之處,中間舉幾個我在該平台分別玩到印象最深刻的遊戲,最後來談談有什麼無法取代延伸設備,例如 PS VR 和健身環。

先說結論:都買!

兩個平台都有各自無法被取代的地方

啊?什麼?你說還有 Xbox 和 PC?

這兩者不在這篇文章我所要討論的範圍內,既然不是本文重點,我就放在最後再簡短描述一下。

直接進入正題吧!

除了「都買」這個最佳解答之外,若真的要二選一的話⋯⋯

如果要用最、最、最簡單的一句話分別形容兩個平台的話

我會用「精雕細琢」來形容 PS4,而 Switch 乃至於整個任天堂則是「好玩至上」和「適合每一個人」。

當然,這並不是說 Switch 上的遊戲都粗製濫造,或是 PS4 上的遊戲都像 RDR2(下面會提到)那樣空有栩栩如生的畫面但沒那麼「好玩」,這只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括說法而已。

喜歡細膩品嚐,就選 PS 陣營

從主機上的設計也可以看出那麼點端倪

PS4 像擺在客廳裡的藝術品,擺在電視旁邊就是一個格調升級,但你沒事不會(也無法)隨身帶著藝術品。

(隨身攜帶這件事當然也根本不是 PS4 的定位)

很多遊戲比較適合「我今天晚上就是空下來,坐上沙發好好玩個遊戲」這種調性,開機的花費時間較長(相對 Switch 而言,即使是從待機喚醒也是)、很多畫面精細的遊戲讀取也較久,「開機成本」可以說是高了不少。

加上很多遊戲比較偏向有著宏大的背景設定或故事,甚至很多可能是接續前一代的故事,對沒接觸過的人來說需要花費比較多時間投入,否則無法真正玩到遊戲 100% 的精髓,上手的門檻相對來說高了一點。

而在考慮多人遊玩時,因為搖桿比較貴的關係,就算真的朋友們到家裡想四個人玩遊戲,光是搖桿就要 1,780×4=7,120 元,而且相對巨大的搖桿也讓人不太可能隨身攜帶,可以說是大部分遊戲適合單人或最多一台主機兩人遊玩。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任天堂 Switch

相對於散發著藝術品氣息般的 PS4,Switch 看起來就是一臉耐摔,實際上任天堂確實也把「摔」這件事考慮進去了!

很多人抱怨任天堂為什麼至今還像三十年前 Gameboy 時代一樣,採用塑膠而非玻璃來當作螢幕材質,其實這是考慮到小朋友萬一真的摔破了,碎玻璃會對小朋友造成危險,而塑膠很難摔壞,即使摔爆了也相對安全。

加上可以攜帶也可以接上電視的特性,很多遊戲是可以利用通勤、午休玩那麼一下很適合,真的單人獨享或很多人到家裡玩 Party Game 都可以勝任!

任天堂遊戲設計的理念是把遊戲性放在第一,不需要先了解太多背景或人物故事⋯⋯等等,像《超級瑪莉》、《薩爾達》系列幾乎一直就都是「救公主」三個字可以解決的,但完全不會因為故事簡單而不好玩。

相反的,幾乎作品之間都是互不相關的故事,也比較不會讓人有「我沒玩過前一代,根本不知道前面發生什麼事,所以不想入這個坑」的感覺,這點在我推坑身邊的人買 Switch 的時候超級有感!像是我會列舉的《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很多人根本沒聽過這系列,但玩了半小時之後卡就拿出來,整台 Switch 主機加遊戲直接刷下去,而且很高比例都是沒有擁有過任何主機的女生喔!

同樣,再次強調,這兩者只是相對而言,兩個平台都還是有需要比較沈浸和可以快速打一場的遊戲。

剛提到以四個人想同樂的情境,Switch 的搖桿 Joy-Con 一組兩支可以拆成左右兩邊獨立使用

也就是主機上附的左右兩邊就已經可以兩個人同樂,多買一組也只要 2,200-2,400 元左右(最近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缺貨,價格有點亂),一組也能又拆給兩個人玩,而且搭配主機的便攜性,出遠門的時候一個人帶主機,其他人自備 Joy-Con 也不太會對行李增加額外負擔,真的是走到哪玩到哪!

例如我們在印度的時候,當地治安不好,晚上不敢出門,就躲在飯店打電動

有些遊戲甚至支援到單一主機可以接八組搖桿、八個人同樂

例如炸彈超人的最新作《超級轟炸超人R》就可以八個人同時玩,這樣只要四組 Joy-Con 就可以湊到,以 PS4 搖桿來算的話要花差不多一萬五,但是只要身邊朋友有四個人 Switch 主機,這就是完全不必多花的錢,一組搖桿可以拆改兩個人用

《超級雞馬》(Ultimate Chicken Horse)可以說是超棒的友情撕裂遊戲,最多可以四個人在同一個主機遊玩

那要玩到任天堂這種以「好玩至上」的本家遊戲的話,因為是他們自己出品的遊戲,當然一定就只在他們的主機能玩到啦,也就是所謂的「獨佔」,不像 PS4 上的遊戲很高比例其實都有 PC 或 Xbox 版。

可以先從你對哪一家的「獨佔遊戲」比較有興趣來作為依據

所謂獨佔遊戲就是指「這個遊戲只有在這個平台上架」,像 Minecraft(一般譯作「當個創世神」或「我的世界」)就是完全的反例,幾乎你講得出來的任何平台上都能玩到,iPhone、iPad、Android、PS4、Switch、電腦都有。

補充個題外話,這款極具教育意義的遊戲當中不只能增加空間概念,還能無形中學到許多建築、物理法則的知識

除了真的有被拿來當教材以外,現在還有無國界記者拿來蓋了一棟新聞自由圖書館

甚至最近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關係,日本有中小學在 Minecraft 世界辦畢業典禮

之前我的鋼琴老師問我怎麼幫小朋友選遊戲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就先推薦了這個,關於幫小孩選遊戲和 Minecraft 這東西到底有什麼魅力,我會在另一篇文章跟大家補充說明!(老高口吻

開始介紹遊戲之前,先提一下「會員」這件事

現在無論是 PS、Switch 甚至 Xbox 平台都有所謂的「付費會員」,有沒有花錢買會員最大的差異就是「連線」這件事,下列提到的無論平台只要有提到「需要連線功能」的都得先付費加入會員才行,而兩個本文介紹的兩個平台差異大概如下:

(註一:目前沒有台灣方案,這個數字是由日本單人每年 2,400 日幣計算。但其實有家庭方案 4,500 日幣可以最高 8 人共享,等於每人每月只要 13 塊台幣左右。
註二:由一次購買 12 個月會籍 1,088 元計算,搭配平台經常折扣時購買的話實際金額會低一點)

可以看到兩者都有遊戲紀錄備份的功能,類似 iPhone 上面的 iCloud 備份,也就是哪天睡醒突然發現主機掛了不必擔心遊戲紀錄會消失。

在費用方面 Switch 平台的會員收費低了許多,但相對送的東西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就比較沒吸引力,幾乎都是古代紅白機、超級任天堂時代的遊戲,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老遊戲,那真的就是撿到錢了!

而 PS Plus 上每個月都會由官方選出 2-4 個左右遊戲,有可能是幾個月前才上市的,也有可能是三、五年前,雖然說是隨機,但送的遊戲經常都是很有誠意的,不是那種賣很差的才會拿來送,例如下列舉的《潛龍諜影五》、《底特律:變人》⋯⋯等大作都曾經免費贈送過。其實假設每年送到有兩款是你有興趣的遊戲,那就已經值回會員的會費啦~

除此之外還有主題可以更換,如果當月有什麼特殊節日(例如萬聖節、聖誕節)通常也都會有特別主題可以更換

所謂主題就是在主畫面的樣子。這是免費的《Stranger Things》主題,主機擺在那邊時還會不停放煙火。雖然就只是好看,沒有實際作用,但相比而言 Switch 就只有黑色、白色兩種主題,稍嫌無趣

以下我就先從 PS4 上玩到的遊戲為例(但不一定是 PS4 獨佔,我會在遊戲標題後面註明)除了一些遊戲截圖能快速判斷遊戲風格外,也提供簡單介紹讓你對於自己偏好哪一種遊戲作為一點判斷依據。

都不會有任何劇情雷,請安心閱讀!

《血源詛咒》

(Bloodborne)(獨佔)

順帶一提,這個魔王叫做「亞彌達拉」,原文是「Amygdala」,也就是大腦裡的杏仁核,負責管理「恐懼」的部分,完美呼應了遊戲主題

要是問我買了 PS4 後有什麼 PS 獨佔的遊戲擺在第一順位,絕對會推薦這個,詳細介紹我已經寫成獨立的一篇文章,歡迎前往閱讀!

2015 年上市,以容錯率超低的動作加上市面上少有的克蘇魯神話風格為基調,整個遊戲過程都有著似懂非懂的故事和世界觀,探索的過程有趣之外挑戰高難度 BOSS 成功後的爽感是沒有任何其他遊戲給過我的,遊戲中許多秘密和「故事到底想說什麼」至今都還有許多玩家在挖掘。

隻狼:暗影雙死

(Sekiro: Shadows Die Twice)(非獨佔,PC / Xbox 也有)

和上述的《血源詛咒》風格完全不同,有著濃濃的戰國時代歷史感

和上述的《血源組咒》同樣也是宮崎英高的作品,原本覺得《黑暗靈魂》系列已經這麼強、《血源組咒》又如此難以超越,這個說起來不算真的待在遊戲業太久的製作人總不可能又端出什麼嚇死人的大作了吧!結果完全錯了,這遊戲拿下了 2019 的年度遊戲,原本上市前覺得這大概就是戰國時代版的《血源詛咒》,但真的錯了,錯到離譜。

故事和劇本雖然沒有其他作品這麼強,但用整套遊戲的系統和魔王設計來教玩家「武士道精神」真的超特別,這完全不是電影看過去能體會到的,必須自己操作角色搭配玩家自己心境成長才會懂。都拿下年度遊戲了,不用我多說,絕對是值得玩的遊戲!這個我絕對也會多寫一篇文章來介紹,敬請期待!

《戰神》

(God of War, 2018)(獨佔)

2018 的年度遊戲,前作其實有三代,但沒玩過也不影響。這是極少數我在 PS 陣營上玩到「適合所有人」的遊戲,戰鬥打起來扎實又刺激、故事感人、北歐風景美到不像話、密度和難度都適當的解謎成分,拿下年度遊戲真的完全合理,詳細介紹可以看這邊

《潛龍諜影五:幻痛》

(Metal Gear Solid V: The Phantom Pain)(非獨佔,PC / Xbox 也有)

雖然不是 PS 陣營獨佔的遊戲,但這是目前我在 PS4 上玩最久的遊戲,也讓我瞬間成為了製作人小島秀夫粉絲,待會還會提到他的另一個作品。

雖然是系列第五代,但即使前面沒玩過也能體會到很多樂趣。當然,如果能把系列補完的話故事劇情上絕對會有更深的共鳴(像我也只有在小時候玩過第一代,但那時候根本不知道這遊戲在幹嘛)。

這遊戲的好玩之處就在「愛怎麼玩隨便你」,跟後面會提到的《薩爾達:曠野之息》很像,是少數我在 PS 陣營能玩到這種理念的遊戲,而且看似充滿槍砲彈藥的遊戲卻是在間接提倡反戰的思維。

總之,這遊戲無論是操作起來的順手感、遊戲背景基於現實歷史改編的趣味、遊戲主題背後想探討關於語言和民族的議題都讓人很想再三回味

除了這些,這代裡還有一個超辣的狙擊手喔~

雖然已經上市五年左右,但玩法多樣到也是至今還有人在用更惡搞的方式突破

《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

(寫下這篇文章時獨佔,過一陣子會出 PC 版)

如果說 2019 上市的遊戲只挑兩個玩,我會毫不猶豫的說第一是《隻狼》,第二就是《死亡擱淺》!

這是小島秀夫從 KONAMI(老牌大遊戲公司)獨立後第一個製作的遊戲,雖然是個全新的、相對小很多的團隊所製作,但實際玩完之後真的一點都感受不出來是小團隊製作(上市之前其實我也很擔心搞砸),真的不愧是小島秀夫,關於這個人以後也想寫一篇文章介紹…

覺得很眼熟嗎?那你應該去過冰島!這遊戲雖然設定在美國,但是實際去冰島取景的

這遊戲乍聽之下真的很無聊⋯⋯

「有一天發生了某件嚴重的事情導致世界末日了,走在路上很危險,所以物資運送大家都叫快遞,荒野上就只有你一個冒著生命危險送貨的快遞,你的任務就是要去 A 點拿貨,送到 B 點,交貨,結束」

呃,現在聽起來很像現實世界正在發生的事,對吧?但遊戲上市的時候武漢肺炎尚未爆發喔,再一次感嘆小島秀夫對於末日景象的想像真是到位。

送貨沿途還可以看極光

除了畫面精美到不行並且延續前述的「反戰思維」發揮更棒以外,整個遊戲充滿一般遊戲看不到的機制和理念,這個我肯定也會寫一篇獨立的文章來闡述,另外有人戲稱這部遊戲是「小島秀夫與他的好萊塢快樂夥伴」,因為卡司真的很驚人!除了主角是陰屍路裡的 Daryl AKA 弩哥 外

Norman Reedus,也出現在小島秀夫胎死腹中的作品《P.T.》

更有一堆厲害角色

Mads Mikkelsen,演過《漢尼拔》、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Doctor Strange》等等,被稱為是瑞典的國寶,在遊戲裡真的帥到不行

Léa Seydoux,演過《007:惡魔四伏》,今年的續集也會有他

Margaret Qualley,演過《從前,有個好萊塢》,就是那個ㄎㄧㄤ妹

Conan O’Brien,在遊戲裡是演… 他自己?

Mala Morgan,英日混血模特兒,跟上面比起來小咖很多,但是是我的菜

什麼?你說這些人有錢就能請到?我認為絕對不只如此!看了許多訪談和幕後花絮後我覺得很大原因是小島秀夫本人面子的關係

(尤其你看漢尼拔,跟拍電影和影集比起來,差這點錢嗎?)

而且除了演員以外,還有《落日車神》(Drive)的導演 Nicolas Winding Refn、《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環太平洋》(Pacific Rim)、《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導演 Guillermo del Toro 都「參與演出」

演員好花錢請,導演就不是一般人能請得動的了吧!

總之,遊戲劇情之精彩確實是需要這些專業演員來詮釋的,而且可以只看劇情和享受在冰島駕車暢遊的心曠神怡輕鬆玩

上一次有這種「天地之間唯我獨尊」感受的遊戲是《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下一篇會提到

也可以當《潛龍諜影》偷偷摸摸暗殺、跑進敵營把物資偷光光認真玩。

雖然系統略有不成熟,不如《潛龍諜影五:幻痛》那麼耐玩(例如戰鬥時有點和整個遊戲主題割裂頗嚴重,會有點出戲),但並不影響整體遊戲體驗,依然是個非常值得細細品嚐的上上上乘之作!

《底特律:變人》

(Detroit: Become Human)(獨佔了很長一段時間,最近推出 PC 版)

故事的主軸雖然是老生常談,就是說機器人有了智慧,開始思考並且想要「人權」,根本就是《西部世界》(Westworld)!

但遊戲在故事中用了不同角度、人物設定來讓你體驗不同的關係和情境,你不是觀眾、不是導演、不是編劇,你就是那個好幾個故事線中的主角。

雖然是常見的題材但卻有著不同的演繹方式,有類似母女的情境、有夥伴之間的互動,也有要幹大事的壓力,而且因為遊戲機制的關係,完全不是電影可以比擬的。

貫穿整個遊戲的是不斷在做「選擇」,如果你看過《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就有點像是這種感覺,你做的一切選擇會影響劇情走向乃至於結局。

有可能你在第一章做的某個決定影響了 A 角色在 B 角色心中的地位,甚至有可能你做了一個重大的錯誤抉擇,導致 C 角色在劇情的一半就死了,少掉一整條故事線(就是手殘的我,後來又花時間重新補了一次)。

所以除了「選擇」這個主題之外,遊戲玩你的更是心中的「懊悔」,但也有可能你當下以為做錯的決定,在三個章節後發現這樣才是比較好的。遊戲需要實際操控角色的地方不算太多,主要就真的是劇情為導向,畫面當然也就是很出色!

唯一的小敗筆就是這些仿生人實在太有人性了

跟實際上的 A.I. 完全不同,他們的思維實在太像凡人會有的思路了,但這不影響遊戲體驗,該得到的樂趣有、該揪心的地方有、該讓玩家思考的地方也有。

若不喜歡動作遊戲的太多複雜操作,以參與一部畫面精緻、劇情精彩又相互交錯的互動電影式遊戲來說,這個遊戲絕對讓你比可以互動的《黑鏡》更入戲、更懊惱、更身歷其境!

《漫威蜘蛛人》

(Marvel’s Spider-Man PS4)(獨佔)

當初會想試試看是因為我想拿來當作「紐約模擬器」,就像 GTA5 是基於洛杉磯製作地圖一樣,蜘蛛人就完全是在紐約裡發生的故事,沒去過紐約,現在哪也去不了,就在蜘蛛人世界裡逛逛紐約。

製作精良、畫面細緻,應該可以算是可以滿足扮演蜘蛛人的夢想,戰鬥方面手感不錯,但我個人有點被宮崎英高的遊戲寵壞了,所以難度上覺得有點不足。

但很適合想輕鬆逛紐約、在高樓大廈之間用蜘蛛絲盪來盪去和不會花五個小時只打一個魔王的玩家,這個我沒有玩完,但評價一直都不錯!

最後生還者

(The Last of Us)(獨佔)

因為我是在 PS3 玩的,沒有截圖,這張是二代官方提供的桌布

這片當初在 PS3 上就被一大堆人推為神片,人物刻劃、故事劇情、開槍打殭屍的爽感都被讚譽有加,現在回過頭去玩或許看過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的話會覺得劇情有點好猜,但操作手感和親自擔任主角的樂趣都是絕對勝過看影集的!

劇情和地圖上比較「一貫道」,也就是順順的就可以玩下去,不會迷路或是東奔西跑,可以很順暢一直隨著劇情推演玩下去。

對於末日世界的刻畫很棒,即使是用 PS3 玩都會覺得驚艷,「大叔 + 小女孩」的組合也讓互動相當有趣,很適合喜歡劇情又不需要過多困難操作的人(跟底特律比起來操作是多很多的,但遊戲可以調整難度)。

《碧血狂殺二》(Red Dead Redemption 2)

(非獨佔,PC / Xbox 也有)

被戲稱「西部牛仔模擬器」,我也是這麼認為,因為就真的是模擬,一點都不好玩

最後舉個我個人非常不愛,但銷量證明了這遊戲大有市場的遊戲,我不會說這是 say guy 爛的遊戲,只是這遊戲很多方面真的不是我的菜。這是由知名的 Rockstar 製作的,也就是製作 GTA 系列的那間公司。

(如果你不知道這系列,簡單說一下,系列最新作 GTA 五代破了七個金氏世界紀錄,最快達成銷售 10 億美金的娛樂作品,只花了三天,總之就是超級強)

但這卻是我第一個玩到氣到想把光碟折斷的遊戲,並不是題材或劇情爛(而且這遊戲還得了 2018 最佳敘事,但我覺得結尾也讓我不滿意就是,不是那種誰誰誰應該怎樣的不滿意,是邏輯根本就狗屁不通),我也是玩破全破才下了這個結論,並不是只玩前一、兩章而已,當年網路上一堆評價「撐到第二章就開始好玩了啦」「高潮在第四章啦」。

OK,如果我沒玩完就下評語是我不對,但我他媽硬著頭皮玩完了。

這個遊戲雖然我不愛,但真的也是非常多小細節是很值得鼓勵的,像有人說在城市裡面遇到乞丐,你可以看要不要捐錢,但如果你拿槍指著他,他們可能會嚇到,這時候主角就會說「你這瞎子反應很快啊」,或是…馬的陰囊在天氣冷的地方會縮起來。

畫面也真的是超優秀,都能感受到瀑布帶來的水氣了

甚至遊戲製作團隊超過 2,000 人、劇本堆起來有 2.4 公尺高,真的是破了很多紀錄,但這也造就了遊戲超多 bug 和某些部分品質參差不齊的缺點,我感覺也是把心力拿去製作了大量對話文版、人物動態捕捉,而忽略的他們團隊當初最核心的「自由」這個元素。

這段釣魚大概是我遊戲中少數覺得不錯的時刻,就是三個死異男在河中間講幹話

還有營火晚會大家喝著酒、唱著歌也不錯

但,好遊戲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大相徑庭,或許很多人打開遊戲主機只是想逃離現實,到另一個世界去放鬆而已。一切都有指示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做不一定是一件壞事。所以主要還是選擇到你喜歡的類型啦!

其他 PS 陣營獨佔的還有《地平線黎明時分》(Horizon Zero Dawn)、《秘境探險》系列(Uncharted)、《女神異聞錄 5》(Persona 5)、《重力異想世界完結篇》(GRAVITY DAZE 2)、《櫻花大戰》的新作也都是我想玩但還沒玩的,評價也都頗高,之後實際玩完了再來補充。這些都是只有在 PS4 上能玩到的喔!

接下來就來說說 Switch 才能玩到的幾個遊戲,還有兩台主機的週邊設備,主要是 PS VR 和健身環。

想玩這些遊戲?你只能先買一台 Switch

Sony 是 PlayStation 系列主機的製造商,但並不是所有遊戲都由「索尼互動娛樂」製作,像前文提到的很多遊戲都是同時推出 PS4 和 PC 版(有點像是我寫了一個 app,可以在 iOS 和 Android 都推出),或著搶先在 PS4 平台,但過一陣子推出 PC 版。

任天堂本身不但是 Switch 主機的製造商,同時也是許多知名遊戲的開發商,例如:超級瑪莉兄弟、精靈寶可夢(古代稱為神奇寶貝)、星之卡比、銀河戰士、大金剛⋯⋯等等,因此當然只在自己的平台上面上架販售,也不可能會有哪天移植到其他平台的一天。(就像蘋果推出的影像剪輯軟體 Final Cut Pro,只有在蘋果電腦能用到)

因此 PS4 有時候會遇到的情境是「我想要一台機器來玩某個遊戲,但我又不想花時間、精力組一台 PC,剛好有 PS 版,直接買一台 PS4 省了我很多麻煩」的定位,Switch 就真的是「你想玩到我們任天堂的遊戲,那就先刷一台 Switch 吧!」

當然,同樣是主機,只要買下去了,通常就會有 6-8 年時間不用擔心是否會跑不動、是否支援⋯⋯等問題,中間或許會有小改版(例如 PS4 推出 Pro 版本,Switch 推出電池加強版和 Lite 輕薄純掌機版),但並不影響主要的遊玩體驗,通常只是性能方面的提升,有點像是 iPhone X 小改版變成 iPhone XS,而不是一改版就突然變成了 iPhone 11 Pro 這樣。

接著,我就列舉幾個非買 Switch 不可的遊戲,以下提到的都是任天堂自己出品的獨佔作品,我就不再重複註解了

《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在我還沒買 Switch 之前一直沒有太大的動力買下去,畢竟 PS4 上欠了一大堆遊戲買了還沒玩,會開始稍微研究只是因為想推坑一個猶豫很久的朋友想讓他刷下去而已,因為看別人花錢就覺得很爽。

但當我看了以下這個影片之後,我自己卻先二話不說刷下去了

這遊戲最大的好玩之處就在於完全沒有限制你怎麼玩,一切的物理法則也都和現實世界相同,所以學習成本極低,這也是讓很多從來不玩遊戲的朋友能毫不猶豫刷下去的原因,很多人會擔心自己從來不打電動,但我真的能「學會玩這個遊戲嗎?」

這部分就像前文提到的《戰神》一樣,可以順順的打過去,也可以去尋找更強的敵人來挑戰自己,有簡單的「先找到攻擊力很高的武器去打比較容易」這種方式,也有高手用各種高難度的技巧穿著破爛裝備快速通關,完全是一個任何類型的玩家都可以體驗其中樂趣的遊戲,這也是我絕對會特別寫一篇文章來介紹的遊戲,這遊戲好玩的程度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形容,光是舉例就可以寫三篇文章都還寫不完,但我可以拍胸脯保證

「如果說過去十年出品的遊戲只選一個來玩,選這個就對了」

超級瑪利歐 奧德賽

(Super Mario Odyssey)

雖然說我是為了《曠野之息》而買 Switch,第一個玩到透的遊戲卻是這個,詳細故事我肯定也會多寫一篇介紹,總之在剛買 Switch 時同樣是看了遊戲驢子的影片就覺得薩爾達玩完一定要玩這個

這遊戲的好玩之處也和《曠野之息》差不多,就是「玩法不只一種」、「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其實就是貫徹任天堂本家的理念啦,但和《曠野之息》的超大、自由探索的地圖不太相同,《奧德賽》就像傳統超級瑪莉一樣,由很多個小關卡組成,但每一個關卡都各有自己的特色

例如被放在廣告中最多的紐頓市,其實就是以紐約為藍圖製作的地圖啦

看似簡單的遊玩方式卻有著千變萬化的不同樂趣,同樣是學習成本超低,身邊也不少人是因為這個遊戲刷下去,除了《曠野之息》外這是我推薦並列 Switch 必玩的遊戲!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Animal Crossing: New Horizons)

這個遊戲最近廣告也打很兇

如果沒看過的話很推薦點開看一下

「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做得到」,這句話基本上就說明了這個遊戲的遊玩方式,這系列也算是有點歷史的遊戲,第一代至今已經將近 20 年了,這次最大的突破應該就是有中文版(?),三天就銷售接近兩百萬套說明了這遊戲絕對有過人之處。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模擬經營遊戲,一個比較特別的點是「時間完全跟著現實世界」,不但早晚天色是相同的,每天的天氣會不太一樣,商店會有營業時間,甚至是春夏秋冬四季也是和現實世界相同(在創建小島的時候也可以選擇要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因此帶入感比大部分的模擬經營遊戲要強烈了很多,主軸是經營原本是無人島的小島並且跟動物 NPC 互動,也能登上朋友的島上去玩,就很像精心佈置了房子邀請朋友們來作客的感覺那種滿足感啦~

瑪利歐賽車 8 豪華版

(Mario Kart 8 Deluxe)

這個應該比較不需要介紹太多,《跑跑卡丁車》基本上就是抄襲瑪利歐賽車系列的,這是一款單人玩有挑戰、多人玩有樂趣的遊戲,也屬於貫徹了任天堂「適合每一個人」的理念。

簡單說就是賽車遊戲加上可以使用不同道具,例如丟出香蕉皮害後面的車滑倒、丟出類似金探子的東西攻擊在第一名的人,總之,是屬於比較別於傳統「很會玩賽車遊戲的人就一定會贏」的賽車遊戲,因為名次較後面的人都有比較大的機率拿到更好的道具,幫助你往前衝回前面的名次。

如果大家接觸時間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特別突出的強的話非常適合當 Party Game,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其實這遊戲也是有很深奧的技巧,高手跟新手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鴻溝,雖然畫風看起來可愛可愛的但其實高手之間的比拼也就是差那個 0.0X 秒而已,遊戲裡面也可以連線查看世界紀錄或是直接在線上和別人對戰,所以除了當作 Party Game 之外,要自己在家窩起來狂練、再去線上跟別人比賽也是非常適合的,可以說是「高手玩技巧、凡人玩趣味」。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特別版》

(Super Smash Bros.)

這系列也是非常古老了,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在任天堂的 N64 主機上玩過,那時候真的覺得這遊戲實在太神奇了,什麼亂七八糟的角色都放在同一個場景打來打去,而且還很和諧!

這個某種程度來說就是「格鬥版的瑪利歐賽車」,比起一般格鬥遊戲來說也是好上手很多,例如《快打旋風 5》就有輕、中、重三種攻擊,加上拳和腿等於有六個組合更別說還有左搖桿負責的上下左右要搭配,有些甚至是要畫出 Z 字形或逆時鐘旋轉再搭配某個攻擊按鈕,大亂鬥除了左搖桿負責方向,就只有再搭配 A、B 分別代表攻擊、必殺,加上其中一個按鈕用來防禦,如此而已,相對傳統格鬥遊戲光是找到「招式」就需要大量練習來說好上手很多。

加上遊戲有超多場景,也增加了很多趣味,例如神奇寶貝競技場、卡比的家、薩爾達的高塔⋯⋯等等,而且不單單是長不一樣而已,大部分都是會有不同的地形特性甚至會與玩家互動的,例如瑪利歐賽車的場景,打架打到一半就真的會有賽車經過,沒閃開的話就有可能被攻擊,除了場景的互動以外玩家也會撿到各種荒唐的道具,「稍微」拉近高手和新手的距離,之所以加了個「稍微」是因為和瑪利歐賽車一樣,高手之間的決鬥都是根本不在場地內的,看起來都是在空中飛來飛去比的就是誰把對方揍飛之後還能活著站回場地,也是可以在線上找高手較勁的遊戲,大家程度差不多時也是很好的 Party Game。

1-2-Switch

(遊戲名稱好像沒有中文翻譯)

(本圖片擷取自任天堂官方網站)

說了這麼多適合 Party 玩的遊戲,這款就真的是純粹的 Party Game 了,沒朋友的話千萬不要買,左手和右手玩都玩不起來的!

這是一個包含了 28 種小遊戲的 Party Game,完全就是一個過年、過節、派對必備的好遊戲,這遊戲最棒的就是不像《大亂鬥》或《瑪利歐賽車》存在高手和新手的距離,可以說是只要四肢健全、頭腦清楚就可以遊玩(所以喝醉的時候玩更好笑),考驗的大部分都是反應力和是否太貪心想拿更高分,像「Quick Draw」是把 Joy-Con 當成西部牛仔的左輪手槍,聽到「Fire!」就朝對方開槍,或著「Soda Shake」搖汽水,搖晃並感受 Joy-Con 模擬汽水泡泡的激烈程度然後傳給下一個人,搖到汽水爆炸的人就輸了,這無論有多少人都可以一起玩,還有「Ball Count」有點像是 Joy-Con 的震動細膩程度武力展示,把搖桿拿在手上你可以感受到彷彿裡面有鋼珠在滾動,就連有幾顆鋼珠、往什麼方向滾、傾斜影響滾動的快慢都能細膩感受,猜對盒子(搖桿)裡有幾顆鋼珠的人獲勝。

「Zen」直譯就是禪意的「禪」也很有趣,遊戲會隨機選一個姿勢,雙方比賽誰撐比較久

總之,大部分都是只需要 30 秒到一分鐘就能定勝負的小遊戲,也有團隊模式可以選擇,若玩家很多的時候可以進行分組比賽,有部分遊戲會需要比較大的空間才能遊玩,例如「Copy Dance」就是一個出題、一個模仿對方的舞蹈,然後系統會計算模仿比較接近的人高分獲勝,或是「Runway」要走台步並且對音樂的點擺 pose,唯一缺點就是沒有中文介面,但小遊戲開始之前都會有非常詳細的影片介紹,基本上看影片就能理解遊戲玩法了,如果真的看不懂的話官方網站有每個小遊戲的中文版介紹(請點我

有興趣又猶豫要不要買的話也可以點進去看看每個小遊戲的玩法,另外有一款《瑪利歐派對》也是性質非常接近但更多不同小遊戲,看名字就看得出來也是純粹的 Party Game,如果經常有朋友到家裡玩的話都非常推薦,順便提一下,這種性質的遊戲我比較推薦買數位版,除非考量到有可能會因為遊玩頻率太低而要賣掉,畢竟實在太常發生臨時大家要玩卻發現帶錯卡帶、沒帶卡帶的窘境,會非常掃興,數位版裝在主機裡就不怕啦~

《漆彈大作戰 2》

(Splatoon 2)

這個就完全不是 Party Game 了,一台主機只能一個人遊玩,但每場遊戲都是 4 打 4 的團體對戰,因此可以說是一定要連線,否則會少掉 99% 樂趣的遊戲,美術方面用色大膽又風格鮮明!

整個視覺方面我都超級喜歡,配樂也是任天堂一貫的高水準。

簡單來說,最出名的玩法有點像是傳統的第一人稱射擊加上「塗地板」這個元素,不像傳統的先拿槍幹掉對方或是解決敵隊最多人數就獲勝,因為獲勝的依據是「地圖上敵我兩方誰的顏色比例比較高」,所以你除了可以拿類似衝鋒槍的武器在前線衝鋒陷陣以外,也可以躲在邊邊角角就拿個油漆滾筒在後面塗地板,或是站遠遠的用狙擊槍保護隊友衝進敵陣塗地板

而「子彈」的來源則是需要變成烏賊吸收墨水,若用光了也就無法攻擊,變身成烏賊游泳也可以拿來偷襲敵人,當然,除了「塗地板」這個經典模式之外也有很多其他玩法,我身邊很多朋友在 Switch 上遊玩最久的遊戲就是這款,我怕我實在欠太多遊戲債永遠還不完了所以這款並沒有玩到很深,但品質超高、風格突出、玩法多變,絕對是適合偏好競技類型的玩家。

《精靈寶可夢 Let’s Go!皮卡丘 / 伊布》


(Pokémon: Let’s Go)

這個完全就是炒很棒的冷飯了,故事完全基於 1998 年的《神奇寶貝黃版》製作,粗略來說就是改成了高畫質和多增加一些額外要素,並且可以跟幾乎可以說是社會現象級的「Pokémon Go」連動,把之前在手機上抓到的寶可夢傳到遊戲中,另外新增的還有例如雙人協力模式,可以兩個人一起戰鬥,很適合家長陪著小朋友一起玩,還有幫皮卡丘或主角本人換衣服,或是騎在寶可夢(我還是比較習慣稱呼神奇寶貝啊…)身上。

這個對我來說最大的魅力就是,「我終於看懂故事啦!!!」,小時候玩的是日文版,雖然搭配攻略版但也還是無法真的知道 NPC 之間的對話,即使是玩到遊戲內容倒背如流了我還是不知道故事在幹嘛

這個都市傳說居然也被移過來了,超感人(看不懂的話請忽略這句話,或有興趣 google「神奇寶貝 白色鬼手」)

雖然戰鬥系統上幾乎和古代相同,導致節奏遊戲是有點偏慢,但能用現代的畫面來遊玩一次小時候最愛的遊戲還是很棒的體驗

小時候看到路被卡比獸擋住真的是手足無措,其實 NPC 都有告訴你該怎麼做啦…

《薩爾達傳說 織夢島》

(Zelda: Link’s Awakening)

同樣也是炒很棒的冷飯,大致的體驗和上一個遊戲差不多,也是幾乎相同的系統和故事以新的技術來製作,這是基於 1993 年開發的同名作品重新製作的,雖然是冷飯,但現在炒起來卻一點都不過時,恰到好處的解謎、需要思考但又不會太難的戰鬥和無可挑惕的配樂,可以說是最經典的任天堂遊戲。

這次還偷偷塞了很多自家其他遊戲的角色進來

唯一缺點就是遊玩時數稍嫌太短,大概 10-12 小時就能全破,但期間可以說是緊湊不拖拉的體驗了一個很棒的故事,雖然不是什麼創新的大作,甚至還是冷飯熱炒,但依然是任天堂本家出品的精品,值得一玩,我非常喜歡!

(任天堂本家的差不多了,接下來的幾個就不是獨佔囉)

《歧路旅人》

(比較多人稱《八方旅人》,Octopath Traveler)

可以說是 2019 我最期待的遊戲之一,遊戲是 2018 上市,但 2019 才推出中文,遊戲屬於日式角色扮演,故事講述八個原本互不相關的主角都有著不同故事的背景和特殊技能,例如小偷可以竊取路人的東西、藥師可以合成不同藥物⋯⋯等等。

八個主角在非常獨特的回合制戰鬥中可以互相搭配,所以每個人的玩法可能也都不太一樣,當初會注意這個遊戲是因為美術超級特別又突破,可以說是「最高畫質的像素遊戲」。

可能用圖片看起來也就是比較精緻的像素風遊戲而已,但在地圖上散步的時候會感受到地圖有一種很精妙的立體感,還有附近有池塘或河流時波光粼粼的效果超級棒!那為什麼我沒附圖,因為遊戲我已經賣掉了…

雖然美術風格、音樂和戰鬥系統都讓我非常喜歡,但有點沒有把「八位旅人」個劇情發揮好,相對來說這部分薄弱很多,並沒有什麼太多真的交織在一起的感覺,幾乎可以說是喜歡怎麼戰鬥選怎樣的角色而已,然後…這八個人就沒有然後了,這是有點可惜的方面,如果比較不著重劇情的玩家應該從頭到尾都會非常享受。

茶杯頭(Cuphead)

(PC、Xbox、PS4、Switch、macOS 都有)

cuphead 茶杯頭

當初吸引我的最大原因也是畫風,非常 1930 年代左右「橡皮管動畫」的感覺,也就是人物軟趴趴,沒有關節,仔細看他們除了頭以外根本就是米老鼠的身體啊~整個遊戲裡也處處充滿了致敬那年代的各種作品。

(但其實官方是說他們最大靈感來源是 Fleischer Studios 的作品,也就是迪士尼以前最大的競爭對手,作品有《貝蒂》(Betty Boop)、《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也就是卜派)⋯⋯等)

這遊戲不但畫面復古,連遊戲製作的過程都很復古!遊戲畫面的的每一格、每一幀都是手繪的,連配樂一共 56 首 30 年代風格爵士樂也都是為每一個魔王、關卡所寫,就連字體也是全部手寫的原創字體!

cuphead 茶杯頭

但別被可愛的畫風和輕鬆的爵士樂給騙了,這遊戲難度可以說是不輸《黑暗靈魂》系列(意思就是大部分人會覺得很難,得失心一中就容易卡關),遊戲剛開始只有三滴血(最多也只給你增加到五滴),被畫面中飛來飛去、亂七八糟的任何東西碰到一下就少一滴,關卡中間也不會有任何補血的東西,所以容錯率可以說是非常低,但操作手感非常棒,射擊、衝刺、蹲下、大絕招之間互相搭配可以說是爽感十足,遊戲裡也提供各種不同武器和少量升級的選項可以稍微減低遊戲難度。

整個遊戲大約 3/4 是一進去就要打魔王的關卡,每一個魔王都設計精妙、風格獨特,搭配上純手繪的畫面及原創爵士樂襯托,每一幀、每一個音符都是享受,剩下 1/4 則是橫向的關卡,就像古代的《超級瑪莉》兄弟一樣,在關卡之間突破重圍之外還要收集金幣,以金幣來得到升級角色素質或購買武器。

唯一缺點就是遊戲雖然支援很多語言,並且所有文字都是原創的手寫字體,但並沒有正體中文,只有殘體…

不知道是嫌正體筆畫太多、手寫麻煩還是市場考量,總之這是有點美中不足的地方,英文程度如果還可以的話建議用英文遊玩吧!雖然劇情方面在遊玩過程很薄弱啦,簡單說就是杯子兄弟欠了惡魔的債,要打敗魔王幫忙討債,沒了。

現代非常難見到這種可以用「奇怪」來形容的遊戲了,只要你稍微有點耐心來應對難度較高的遊戲,千萬不要錯過這個!

真正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的 PS VR

這是《空戰奇兵 7》(Ace Combat 7),模擬開戰鬥機,用 VR 玩這個起飛的時候都會覺得癢癢的,但光是這樣玩我都覺得超困難,玩過這個更佩服機師們了

其實在還沒真正戴上過 VR 的頭盔之前,我一直覺得 VR 噱頭的成分還是大於實用和好玩,但真正戴上並且搭配上了夠厲害的遊戲後真的是另一個世界,戴上 VR 頭盔搭配耳機或夠好的環繞音響會真的非常沈浸,很難用言語形容,但感覺上就是你看到一個東西在一公尺外的地上,你只要剛好移動一公尺,蹲下就能撿到這種感覺,物體的距離感、被場景包圍的感受都跟平面的螢幕完全不同,大幅降低了要花時間適應通常由右搖桿來操作的視角問題,因為就和現實世界一樣,要往右邊看,那你頭往右邊就行了!

而建構一套 VR 環境,左邊的方案大約 9,980,右邊為 11,980 台幣,差別在於多兩個棒棒搖桿,這個不一定每個遊戲都會用到,但有些遊戲就一定要有這個裝置才能遊玩,待會會提到,而不管哪個方案裡面都有的 PS Camera 也可以拿來玩某些遊戲,例如 Just Dance,不需要 VR 頭盔,只要有這個攝影機就可以。

這個遊戲在 Switch 平台上雖然也有,但因為只是用 Joy-Con 拿在手上而已,判定比起用攝影機來說非常不準確,而用攝影機因為是捕捉全身的動態,所以不但準確度提升,還能一次四個人玩,也不用手上握一個東西,可以說是購買一套 VR 的額外功能

那純 VR 的遊戲呢?

第一款讓我覺得「VR 真的是未來趨勢!」的就是

《惡靈古堡 7》

(Resident Evil 7: Biohazard)

RESIDENT EVIL 7 biohazard Gold Edition_20190123195617

這系列一直以來銷量都不錯,我也一直都很愛,第七代整個遊戲都可以用 VR 遊玩,用 VR 好玩之處就在你是真的用第一人稱視角在遊戲世界裡,所以聽到後面有怪聲音,你可以直接回頭,看到殭屍要舉起槍也不用透過搖桿痛苦的瞄準,和現實世界一樣,轉過去就 OK 了!大大降低了上手的難度,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小段是我人物在在房間內,想先確認外面是否安全,這時只要站在窗邊探頭出去左顧右盼就可以,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卻是任何在螢幕上遊玩都無法體驗到的臨場感,有時候太專注於眼前一轉頭發現有殭屍很靠近真的會嚇到從椅子飛起來。

《節奏光劍》

(Beat Saber)

拿到 2019 最佳 VR 遊戲的完全是無庸置疑的,我甚至為了這個遊戲買了兩根 PS Move,也就是長得很猥瑣的棒狀搖桿,顧名思義,就是一款要揮舞光劍的節奏遊戲,看驚奇隊長上節目玩比較好理解,實際遊玩就像影片裡那樣所在一個空間裡,會一直有方塊飛過來,而且大概是因為上過武術指導之類的,他揮起來超帥!

(遊戲畫面是他們用綠幕拼上去的,戴上 VR 看到的世界就是差不多那種感覺)

在方塊飛過來的時候依照方向揮舞光劍砍下去,就是這麼簡單!,因為實在太直覺了,幾乎也是不需要任何學習成本,只要兩隻手能動就可以說是搖桿拿起來就會玩,無論是方塊搭配音樂的安排、打擊的快感或是原創歌曲的用心都很棒,還能達到鍛鍊手臂的效果!,我第一天玩完隔天手快要舉不起來…而且還有 DLC 可以購買流行音樂,譬如 Linkin Park 和 Green Day⋯⋯等,真的是我身邊每一個玩過人都說讚的遊戲!

一環就可以練全身的 Ring Fit 健身環

這個可以說是任天堂把 Switch 銷量又再度往上衝的周邊了,比起以前的 Wii Fit,我覺得健身還的成功之處在於比較容易讓人持續下去,Wii 雖然在當年也是銷量超強又話題性十足,但遊戲設計方面比較沒辦法讓人持續保持熱度,健身環的設計就厲害多了,不但是用故事的冒險來吸引玩家把故事看下去,中間不斷穿插角色升級、收集裝備、新敵人、新動作等正向回饋,也就是一款真正的角色扮演遊戲,而你扮演的人就是現實世界的自己。

在角色攻擊力、防禦力也變高的同時,現實世界的你體脂也降低了、肌肉也變大了,比起 Wii Fit 玩完一場遊戲就這樣結束來說黏著性高了許多,粗略來說,你可以想像你在玩超級瑪莉,但你就是超級瑪莉本人,人物的移動需要你在真實世界原地跑步、遇到樓梯要把腿抬更高,(其中一個搖桿會綁在腿上用以偵測上述的差異),把環往內擠壓會射出空氣砲攻擊,主要可以鍛鍊胸肌和二頭肌,把環往外拉可以把路上看到的道具吸入,用到的是大量背部的肌肉和三頭肌,關卡中會遇到某些需要跳躍的裝置,則需要你保持深蹲姿勢 1-2 秒,鍛鍊大腿和屁股的肌肉。

除了關卡前進需要真實運動之外,路上也會遇到小怪,需要跟他們戰鬥,傳統角色扮演遊戲很多敵人都會有屬性之分,譬如說火屬性的會害怕水屬性的攻擊,健身環也把這套邏輯設計進去了,有些怪獸會怕腹肌屬性攻擊、有些則害怕腿部攻擊,所以在關卡設計上也會引導玩家試著鍛鍊不同地方的肌肉,在我的體驗裡健身環是真正提供了各種動力,也把遊戲化邏輯真正跟健身併在一起了。

在實際戰鬥(運動)時也會告訴你應該去感受什麼部位的肌肉,也對於訓練肌肉非常有幫助,而且包含開啟選單、製作補血用的果汁也都是用健身環擠壓、拉開,等於持續在做運動,對於平常完全沒運動的玩家來說很可能第二天都會全身痠痛。

除了故事模式以外也有很多小遊戲

譬如說這個就是鍛練大腿內側肌肉,同樣會用圖文清楚指示你怎麼做,並且在過程告訴你該感受哪一塊肌肉,最大的賣點可以說是任天堂用他們最擅長的「遊戲性」讓玩家培養運動習慣,或許對於真正的健身熱愛者來說強度到沒辦法到非常高,但實在是一個非常適合沒有要求大肌肌的大部分人使用,比起花時間請教練、花錢跑健身房來說,健身環實在是一個相對容易養成運動習慣的選擇,原價只要 2,500 左右真的是非常佛心的價錢!

而且最近幾天任天堂還免費更新加上了節奏遊戲,雖然歌曲不多,但設計也很棒,隨著歌曲演奏會分散很多鍛鍊的痛苦

總結

介紹完兩個平台各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遊戲了,應該感覺得到上篇說的「PS 精雕細琢,Switch 好玩至上」了吧!

大概就可以說是沒朋友、願意花相對多的時間去玩遊戲、在乎每一幀的畫質的話就買 PS4,有朋友、只想隨時隨地「玩好玩的遊戲」其他什麼都不想管的話買 Switch,兩個平台真的有著截然不同的調性,也都有著只有自己平台才能夠玩到的遊戲,「都買!」才是終極答案。

那可能有人會問「既然 PS4 那麼多遊戲電腦都有,那為什麼不用電腦玩就好了?」,第一是養一台 Windows 電腦光是最實際的成本上要維護、升級開銷就是一個問題,一下擔心中毒、一下才沒兩、三年又覺得哪裡要升級,升級了某個部份之後又有相容問題,想到就頭痛。第二是因為我實在不愛用電腦玩遊戲,電腦一直被我定位為主要是工作用的東西,而且長時間用蘋果電腦的我也很習慣想玩的遊戲沒有 Mac 版,行為心理上把工作和玩樂的場域完全區分也有助於「在電視前面好好放鬆玩遊戲」和「在電腦前面就認真工作」,兩者的效率都能有效提高、互不干擾,若考慮上 VR 的話更是完全不用考慮了,一套 VIVE 幾乎可以買一台 PS4 Pro 外加整套 PS VR

再來為什麼不選 Xbox?,其實直到兩年前我為了玩 CUPHEAD 跟朋友借 Xbox 以前,我一直覺得 Xbox 的概念像是龍或上帝一樣,大家都說他們存在,好像也有那麼點證據,但從來沒親眼見過,啊不是啦,主因還是小時候用微軟的東西用到怕,看到微軟的東西就倒彈,再者,真的沒什麼 Xbox 獨佔(也就是搞一台 Xbox 不然玩不到)的遊戲吸引我,由於我只借來過短短一小陣子,其優缺點我實在不甚了解,如果想深入研究的話再麻煩自行 Google 囉。

但這邊不得不提一下微軟在提供身體不便人士玩遊戲的環境真的非常值得鼓勵,他們做了一個設備是可以讓使用者用其他方式取代「按按鍵」來玩遊戲,無論是手指不方便、只能擺頭、想改用腳踩,都可以透過這個硬體來順暢遊玩,真的很棒,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個不到十分鐘的影片,講解非常詳細。

最後的最後

其實用文字和圖片表達還不夠,即使拍成影片也只能再增加一點「臨場感」,遊戲被稱為是「第九藝術」是有原因的,就像同一部電影每個人看完心得都不一樣,或許就是某個畫面、某句台詞可以打動你,遊戲更是八大藝術加上了「互動」這個成分,因此是更需要自己體驗才能真正懂的,如果身邊有朋友已經擁有你想嘗試的主機,那自己花點時間去體驗才是最棒、最直接的啦!

祝大家入坑順利!

歡迎點這裡訂閱 YouTube 頻道、點這裡聽 Podcast,或點這裡追蹤 Telegram 頻道,任何上述內容更新都會即時推播!當然,要直接給我錢或點一下下面的 Google 廣告免費贊助我也可以,真的只要點一下就能幫我繼續寫下去喔!

2 Comments

  • 杏仁核
    2020 年 3 月 24 日 at 下午 2:48

    沙發。

    Reply

Leave a Reply